读经207|只是一个测试

2024-2025麦琴读经计划,记录每天读经的发现、收获或感动

字数统计:

Page content

邀请你加入『麦琴读经计划』读经计划,打开微读圣经APP,点击计划页面右上角的 + ,输入计划号:4982978

此系列非正经释经;但是,灵修也可以有一些想象

今日经文:士9;徒13;耶22;可8

[人机混合内容测试]

士9

亚比米勒的故事展示了权力争夺的残酷性。他通过杀害自己的兄弟来夺取王位,这种行为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暴力。然而,这种通过暴力获得的权力最终也因暴力而失去,这提醒我们权力的正当性和道德基础的重要性。

神学要点:权力必须建立在道德和正义的基础上,否则终将失败。 当代实践:在追求权力和地位时,应当以正当的方式获取,并始终保持道德操守。

徒13

(另见《读经013|外邦人的光》

保罗和巴拿巴的第一次宣教之旅开始了。他们被圣灵差遣,这显示了神对福音传播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他们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传福音的过程中会遇到反对和挑战,但神的旨意终将成就。

神学要点:福音的传播是神的计划,圣灵引导信徒完成这一使命。 当代实践:在传福音的过程中,应当依靠圣灵的引导,勇敢面对挑战。

耶22

耶利米继续谴责犹大王的罪恶。他特别批评了约雅敬王,指责他压迫穷人和无辜者。这提醒我们,领导者有责任维护正义和公平,滥用权力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神学要点:领导者应当维护正义和公平,否则将受到神的审判。 当代实践:作为领导者,应当以公正和怜悯对待他人,避免滥用权力。

可8

(另见《读经036|专注跟随主》

一、经文上下文背景和文意大纲

上下文背景

马可福音全书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叙述:耶稣是谁?耶稣来是要成就什么?

第8章是福音叙事的关键转折点,描述了耶稣开始明确引导门徒认识他的身份,并踏上前往耶路撒冷、最终受难的道路。

文意大纲与思考分类

8:1-10 喂养四千人

思考:耶稣如何显明他对众人的怜悯?我们如何学习这种怜悯的心肠?

8:11-13 与法利赛人争论

思考:人们为何总想要求神迹?我们的信仰是否也常以条件来限定?

8:14-21 警戒门徒:防备酵与心硬

思考:门徒如何显出他们的不信?我们是否也常常忘记神的供应与恩典?

8:22-26 伯赛大瞎子的得看见:灵命成长的过程

思考:你的属灵眼光是模糊的,还是清晰的?你的灵命是在经历持续更新吗?

8:27-30 彼得认耶稣为基督

思考:我们认识的耶稣,是否受到关系、文化或个人经验的影响?

8:31-38 预言受难与呼召背十字架

思考:我愿意为耶稣付上什么代价?我最害怕失去的是什么?

二、经文中所包含的神学要点

1、耶稣作为「基督」的身份(William L. Lane,《马可福音释义》):

  • 马可福音8章27-30节中,彼得认耶稣为基督,这是全书叙事的重要高峰。
  • 对于当时的听众而言,“基督”(Messiah)通常意味着一位政治性的解放者,他们期待的是一位能推翻罗马统治、恢复以色列国权的君王。因此,耶稣自我启示为受苦的基督,彻底颠覆了他们的期待。
  • 这种身份宣告,挑战了听众的民族主义希望,也冲击了他们对权力、胜利和救赎方式的传统理解。接受一位将受苦、受死的弥赛亚,需要极大的信心与心灵更新。
  • William L. Lane指出,马可通过彼得的宣认与后续耶稣关于受难的预告,清楚地揭示出基督的道路是一条通向十字架的道路,不符合人的天然期待。

2、真信心与要求神迹的区别(约翰·加尔文,《福音书和谐注释》):

  • 加尔文指出,真正的信心是以神的启示和应许为基础的,信靠神本身的信实与话语,而不是凭借外在的神迹来维系。
  • 相反,要求神迹的态度,是一种不信的表现,意味着人心拒绝接受神已经赐下的证据,总想以更多感官可见的凭据来作为信仰的前提条件。
  • 在马可福音8章11-13节中,法利赛人要求耶稣从天上显一个神迹,耶稣叹息并拒绝回应,这显示出他们的不信根植于心灵深处,不是缺少神迹的问题。
  • 加尔文强调,信心的本质是信赖神已经说过并做过的一切,即使肉眼看不见,也依然顺服与倚靠。

3、背十字架的门徒生命要求(迪特里希·朋霍费尔,《追随基督》)

三、实践中的思考与困难

1、对耶稣真实认识的挑战

思考:我所认识的耶稣,是圣经启示的真实形象,还是自己想象的版本?

2、信仰中对神迹的依赖心态

思考:我的信仰,是建立在神的真理上,还是建立在个人期待与感受上?

3、背十字架的实际生活挑战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如何实践背十字架的呼召?我最难舍弃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