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寻求主内婚姻是否完美主义作祟?

这个时代寻求主内婚姻是否完美主义作祟?

字数统计:

Page content

非主内婚姻是否属于被禁止的行为?

禁止、要求;鼓励、不鼓励

禁止一项事情,意味着做了就是犯罪;与之对应的是要求,为达到要求则属于犯罪。和这二者相似,但不同的是不鼓励和鼓励。禁止和要求有强制性;鼓励和不鼓励属于建议、激励性质,不具强制性。不鼓励一项事情,意味着做了有很大可能性带来不好的结果,但并非绝对;而鼓励,则是代表希望,这样做了能够更好。于是,我们鼓励人们积极在教会里担任某项固定的服事职责,显然是希望人们可以更多经验神。但这绝对不是强制要求,因为每个人的恩赐不同,不一定都是要在教会里担任某项固定的服事职责。但是,这并不是说一个基督就可以不服事教会,服事教会是必须的要求。服事教会与担任某项固定的服事职责是有区别的。

非主内婚姻不属于禁止,更多是不鼓励

主内婚姻不是必须的要求,看上去更像一个优先鼓励的事情。至于旧约以色列人回归时,要求与非以色列人离婚,这是一个特定背景下的事件不能作为普遍真理。因为到了新约也没有强制要求与不信主的另一半离婚,反而是要求基督徒要忍耐、盼望。于是,在没有一条明确禁止非主内婚姻经文的前提下1,非主内婚姻也就不属于被禁止的事情,而是不优先鼓励的事情。

现实状况下的敬虔追求

以每日读经为例子

读经这个常常被基督徒认为是必须的行为,其实只是这个时代的敬虔表现。试想,在印刷机发明以前,没有书籍的年代,普通人如何每日灵修读经?那么,古代人没有每日读经是否就不敬虔?如果是,那摩西肯定不敬虔,因为他也是在旷野里才写了圣经的几卷书。并且还有好几十卷要等后人来书写呢。那么今天是否要把每日读经作为对基督徒的要求(强制性)?可能更合适的做法是鼓励人们每日读经。

如果强烈要求一个人,以鼓励的行为作为必须,看起来就属于完美主义的毒害了。婚姻的事情里,可能就有完美主义毒害的影响。人们把鼓励当作必须,把不鼓励当作禁止。

除了每日读经、每日祷告、每周日礼拜……等一系列常见的外,还有许多完美主义作祟的例子正在毒害、辖制基督里的自由。

现实状况下的婚姻敬虔

同理,如果这个时代男女基督徒比例严重失衡,要求所有人持守主内婚姻属于一个不现实的状况2。那么是否还有必要继续纠结主内婚姻?鼓励的既然无法实现,当然要首先避免禁止的事发生。

如果未婚可能带来淫乱的危险、与父母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自身情感的无处安放……这些是否可以作为在这个时代下,为了敬虔,为了更好彰显基督徒生命榜样的形式而选择婚姻?不过,未婚和欲火攻心并非必然相关,也有人会有单身的恩赐。只是,通常来说,到了身体成熟的年纪,人们会对性产生需求,并非每个人都有单身的恩赐。

除了混淆鼓励与要求外,常见的劝勉主内婚姻的说法是:非主内婚姻会带来很大的伤害,二者的不协调。这看起来就属于不鼓励的部分,同样,不鼓励不代表就是犯罪。只是人们更愿意轻省而非困难吧了。但是,如果考虑到没有单身恩赐而面临犯罪的可能性,鼓励或不鼓励应当让位与禁止和要求。

总结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婚姻,是否主内结婚。鼓励的是主内婚姻,但现实状况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因而退一步则需要先考虑避免犯罪的可能性。


  1. 人们通常引用的林后6:14并非指婚姻,同时这一句也不属于严格地要求主内主外不能合作。 ↩︎

  2. 当然,对某些个体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