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独自灵修不会真正成长|彼前2:9~10
最近发现微信公众号的早期幸存文章,虽然有些现在看来很傻,但也是过去的自己,算是抢救和记念一下
独自灵修不会真正成长
2020-08-12,公众号文字《整体||独自灵修不会真正成长》
2:9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10 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 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彼得前书》
可能是因为时代的节奏太快,各种各样的事情纠缠着人们,人们陷入一个抑郁烦躁的状态里。在这个时候,内心宁静变得更加难能可贵。人们的心静不下来,自然寻求心静的方法。在市场上,也就充斥了很多灵修团体。当人们进入其中时,也真的有所帮助。但是问题则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更加偏离真正的“心理安慰”。基督教在人们眼中大概也会成为一个“灵修”的团体,人们期望从中找寻自己的清明之心。
很多人也因此在圣经里刻苦寻求,或把自己置身于清闲之境、或置身于书海深处,在“字字句句”里找寻世间的“真道”。然而,神所拣选和所召的人不应当是独自寻求。
独自灵修不会真正成长
当圣经用“你们”来称呼基督徒时,他并非是指简单的一类所谓信主的人。“你们”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国度。这个国度是属神的国度,有着与世间国度不一样的律法和权柄。它屹立在世界里,人们的印象里不应是一个又一个的基督徒,而是那个被称为基督的国度。同时,圣经也用身体来形容基督与基督徒们之间的关系。基督是头,基督徒们是肢体上的不同器官。这些器官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在头的指挥下协调运作好成为世上的盐和光。因此,基督徒被召不是作为个体,乃是作为一个整体。神的旨意里不是一个又一个独立存在的“好人”,乃是一个圣洁的国度。
这个国度是以神为主、以神的旨意为律法的国度。在这样的国度里,各个基督徒被称为属神的子民。若没有国度也就没有子民,若国度存在子民则要为国度而活。圣经教导信徒要彼此相爱,不爱看得见的弟兄就不能爱看得见的神。而爱神又是最大的诫命,那么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好基督徒”,就必须得在神国度里爱其他的基督徒。独自一个人和离群寡居也就变得不合时宜了。无论这个人把多少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圣经或者神学的学习中;甚至按着圣经的教导去积极传福音、行善事、照顾孤儿寡妇,他也并不能符合一个“好基督徒”的要求。
甚至我们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就是独自一人时容易让自己安静下来,也可以避免很多犯罪的事情;但是一个人若脱离单身的状态(像结婚)则容易让自己陷入到一个易怒、易烦躁的处境里。这是人与人交往中,让自己内在的“罪”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这表明独自一人的安静并非真正能使自己获得新生、获得质的转变,只是把自己的不好状态隐藏了起来,当与人相处时就会激发出来。
而神要求的不是隐藏,不是一个看起来好的样子。神的要求是人需要完全而彻底地弃绝罪,即使罪在人的里面,已经在人体内生根也必须根除。因为神要求的是圣洁,不是表面的“好”。只是罪仿佛已经与人伴生,这个过程必是不易之事。
太5:30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看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
“独自灵修不会真正成长“的困境
2020-08-14,公众号文字《整体||“独自灵修不会真正成长“的困境》
这个观点的第一个困境正是因为其强调的“整体”概念。我们可以简单把非独自灵修定义为一个整体的灵修,即一个整体以神国文化为特征的敬虔的团体生活,在这种和睦的关系中大家彼此相爱、彼此劝勉达到共同操练的果效,不仅注重个人的成长,也关注整体的文化和异象。
现实中,由于各个宗派的分裂,宣称以基督为元首的教会并非是一个整体。不单不会有统一的行动,就是统一的意象也是没有的。这就导致“整体”并非是指一个整全的教会,即使部分基督徒仍坚称要合一,但是分裂中的教会却依然在不断分裂中成长。在这种状况下,人们的确是在一个不是大一统的教会下生命取得成长。在其中对神和弟兄的爱依然可以实践出来,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个较小的“整体”的神国社区或团体。于是“整体”的概念因现实情况而被缩小,比整全教会小的群体就是宗派或者一个又一个更小的地方教会上。
既然可以缩小,那么缩至更小的可能性也就存在了。一个小组或者一群人,圣经上说:有两三个人聚集,主就必同在。那么,看起来“整体”可以更进一步地缩小至多于一个人的情形。这种可能性地定义“整体”也就导致“整体”这个与“独自”相反的概念变得虚无起来。因为整体的不固定,那么在整体上建立的神国文化也就不固定,乃至建立不起一个统一而充满关系的环境。无论是宗派还是地方教会、或者小组、或者家庭,最终在这种不确定下的人们只能在独自面对自己的关系中最稳定。
那么地方教会可以建立一个地方教会为整体的神国文化团体。这就导致“整体”在实践上的困境,即在这个时代面临着十分的艰难。谁来建立文化、建立什么样的文化?则是首要的难题。紧随其后的是人们更多关心个人的得失与成长,很少关心教会或宗派的团体性,人们更愿意建立一些共同兴趣爱好的小团体,并对这种团体不存在委身以及建立团体文化的负担。又因为团体领袖倾向于在领导中诉诸于“权威”,当权威变为独裁后,将导致整体的文化偏离神。再加上人们因为各自所受到的世界压力不同,随着教会越大,建立整体文化的对话和沟通就更加困难,因此往往教会的团体文化并非是自然产生而是教会领袖的喜好决定。既然这个整体的文化不在一些人的意识和期待中,人们也就不一定认同、接纳,于是事实上就不会成为一个让人可以从中获得生命成长的整体。人们只能退回至更小的整体或者个人身上。
第三个困境是在人的得救上。一个人的得救,总是要自己与神建立关系。在众多属灵前辈们的灵修经历里,让自己袒露在神的面前是一个人成长的必须。这种袒露通常发生在独处时的祷告、禁食、默想……之中,在这些独处时刻,人因着与神的亲密相交而清晰明了神的旨意。这会成为一个人服侍神的坚实动力,就像耶稣在祷告之后开始传道、在祷告之后走上十字架。独处、独自灵修依然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个“整体”也就不能脱离个人灵修而宣称某一个人会因整体的信仰而得救、不能完全抛开独自的灵性。在圣经中以色列人不会以整体身份得救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不是所有亚伯拉罕生的都是后嗣,唯独应许的才是。
总之,虽有一些困境,但把整体纳入自己的视野中,计划如何以一个整体去建立关系也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