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全职的观察和回应

未来事工中可能的重点和挑战

字数统计:

Page content

2024/03/25周一,休息日。总结以下这一年更多投入服侍来的观察和回应,作为后续事工中分享交流可以考虑的重点。

第一、 教会走向何方

在政策压力下,身边的教会正在走向聚会点的小型化。小型化的一个问题是让人在礼拜中的“神圣体验”感降低。当教会从大变小时,有的人可能会选择“知识”教导更强烈的教会,有的人可能会进入“三自”以维持这种神圣体验。这算是现有教会遇到的困境之一。

其次,我们也发现在教会里的人们似乎很难协调生活与信仰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父母对于子女信仰的影响。在教会(可能是标签是:敬虔、程式化的信仰表达)里,信二代对信仰的反抗体现出了父母自身信仰的矛盾。这种矛盾似乎又反映出了教会领袖在塑造和规划教会未来上的局限,或者说没有规划;只有当下按部就班的教会运作,然后回应各个阶段成员的感受而调整(甚至是逐步规范和定义)程式化的敬拜礼仪和信仰生活表达。所以教会是什么、教会因何而存在、教会为什么存在等教会论问题看起来是一个急需澄清的地方。

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依然是教会如何回应当下的环境?如何把神学上的教会论适用在现在的环境中。

因此,宣教、植堂是一方面,但宣教和植堂不只是建立起一个聚会点。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个被新建立起的聚会点保持活力,可以成为一个适应当下、牧养人们,又能持续向外扩展的起点。

第二、 塑造什么样的领袖——领袖的基本技能与能力

于是,在教会领袖的培训和塑造上,我们至少需要考虑这几方面的问题: 1、培训其基本的释经讲道能力,让其有能力可以站上讲台维持一个基本的礼拜仪式。 2、使其认识教会和教会的使命,有一个持续向外的动力,作为一个长远的和循环倍增目标。 3、使其可以适应当下,牧养身边的弟兄姊妹。有基本的人际沟通交流和社会阅历,不至于把信仰和敬虔生活简约为神学学习、圣经学习和每日祷告。 4、可以养活自己,无论是在全职需要的各种关系上,还是在带职服侍中都可以协调工作、生活和服侍的平衡。

第三、 塑造什么样的会众——会众的基本素质

同样地,对于会众来说也需要作出一些改变。

1、 教会观的调整:

a) 教会不是慈善机构,教会是宣教的堡垒。人们不应只关注教会内部的事务,也需要关注教会以外的事工。 b) 教会是家,那么人们需要按自己的恩赐和时间参与教会内部的运作,也参与教会向外的事工。共同建立才是自己的家。

2、 尊重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a) 真的可以把工作当作一种不低于教会服侍的使命和呼召,不轻看和贬低职场工作。 b) 不把金钱奉献当作唯一的服侍方式,工作和创业皆可成为奉献和服侍,甚至对社会公义的影响可能更大。

3、 在此基础上实现生活与信仰的平衡

a) 服侍上量力而行,优先照顾自己的家庭,不要一味牺牲家庭。 b) 尽可能取得家庭的支持再开始参与服侍,不要使自己成为“孤勇者”。 c) 可以努力、专心工作。 d) 把信仰带入生活、工作不等于在生活、工作中就是一味地宣扬福音,也不是一味地要求人遵守律法。 e) 也不是一味地让自己完美无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相信福音的大能。

4、 尊重服侍的意义和价值

a) 不把教会领袖的服侍当作应该的,可以随意支取、加码和享受 b) 应当给予教会领袖合适的收入,对于全职工人应当满足其生活所需

第四、 植堂的目标是什么

1、 不只是新建立一个聚会点,要建立当地人自己的教会。 2、 教会要成为帮助当地人认识信仰,相互鼓励、帮助、劝勉的所在;不是周末聚会点和慈善机构。 3、 教会要成为当地回应时代、保守真理的堡垒;不是限制基督徒生活的枷锁。 4、 教会要成为当地继续宣教植堂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