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字数统计:

旧文:2020-09-0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

这一段很美,初识是从汪东城翻唱 的《在水一方》开始,然后是邓丽君版本,最后回到诗经之上。个中空灵的感觉道出一丝丝思恋和温暖。基本上我是因为这一段开始关注诗经。

可是,昨天学到了新知识,白露来了,秋燥也就来了。秋燥之时,人们容易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燥。这一点也不美好,反而是人容易变得烦躁、焦躁的季节。中医会根据季节变化提醒人们注意健康保养,这让我想到教会为何没有类似的提示:白露来了,大家注意属灵健康,求神赐下平安喜乐?

烦躁容易使人易怒、发脾气,这明显会得罪神的事情,为什么教会没有提示呢?也许这是信仰本地化的一个窗口,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让信仰不在停留在知识理论而进入到平常人家的生活之中。

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教会没有这方面提示的原因。

蒹葭

1、教会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就不知道在这个季节人们会更容易面临什么问题。可见谦卑的重要性,圣经并非是一本万能的书,不会在方方面面指导人们具体该如何做。所以,光读圣经是不行的,尤其是很多时候读了也读不懂,除了用来助眠看起来没什么太大用处。某些时候会劝人阅读一些书籍,看看别人对信仰与生活的理解,但是反对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对圣经过度的使用和不成熟的对待。

2、教会可能不屑于一些本地文化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不在圣经之中,也不属于神学研究的范围。这些东西就因此而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存在,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本地文化的东西的确是有些道理和实用价值的。教会可能会认为拥有救恩就行了,其他的无非就是“忍耐、等候和祷告”。这会使基督徒成为一个拥有“生命”却无“生活”的人,只是没有生活的生命还是生命吗?

3、教会的神学议题偏离生活、并不真正关心人们对信仰的回应,使之渐渐脱离了日常生活。在一个“季节变化容易导致人心烦躁”的观点面前,其实可以有很多有意义的思考。我们可以提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季节变化能导致人心烦躁,那么人心的改变是否脱离了属灵因素,与圣灵的能力和撒旦的工作无关?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可以看作是属于“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一种结果。这样的话,心就不再是灵魂的寓所,只是一个虚构的概念。

这点其实容易反驳,一个人苦难面前会有痛苦,也会有平安。在神的同在和恩典之下,人可以看万事为损失也可以看万事为有益,有神就有安息。无论是季节变化还是撒旦试探,人都可以在基督里牢牢站立。白露,也就像一个试探的处境一样,最终看人如何依靠神面对它。因此季节并不是魔鬼的化身,只是神创造世界的一部分,季节会让人干燥和不舒服,季节却不会世人犯罪。

同时,我们的心的确会因为事物的变化而产生一些情感的改变。伤心、痛苦、愤怒、喜乐这些都是人的一种情绪,情绪并没有罪与义的区分。情绪之下的决定和行为才会来带罪或义,就如高兴的人因为骄傲而自义,伤心的人因为谦卑而悔罪。

蒹葭

4、教会没有在所有问题上都有所回应的义务,也不是必须要有什么样的动作,就如面对季节一样。提供的提醒可能会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对教会来说也不是必须的行为。正如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情荣耀神,但不是每件事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都是必须的。个人和教会都需要寻求神的带领,具体做什么是自由的。

很反感教会和人们因为自己一些好的经验而强加给他人的行为,这看起来很狭隘,让信仰被具体的行为标准所捆绑。这不是福音,也不是寻求神的圣洁成长。建议就是别人可以不听、不闻、不理睬,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最好还是沉默不语。

蒹葭


也许写这么无聊的文字也是因为白露秋燥的原因,但是除了神谁又知道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