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三章,从天国到永生

从天国到永生,用词、话题变化的推测

字数统计:

最近的经课提供了约翰福音三章14-21节的选段,在准备释经的过程里偶然发现这样一个从天国到永生的话题转变,对于一段充满文字游戏:夜、黑暗、光明;重生;风、圣灵;举;等文字游戏的段落里,感觉这样的变化可能会有些意思。

点击展开 经文:约翰福音 三章1-21节

在约翰福音三章里的记载中,当尼哥底母表明他以及和他一起的人对耶稣的认识——有神同在的师傅——后,耶稣就直接回应他: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这样的回应一方面看起来展示了耶稣可以透彻热心的能力,无需尼哥底母继续提问,正如约翰福音二章23-25节的记载。另一方面,这个回应也似乎表明了尼哥底母来见耶稣的目的:如何才能进入天国?

在耶稣的回答里,把进神的国转移到了“重生”之上,让我们可以看到人对属灵事情的思维模式与神计划的不同。耶稣说重生是圣灵的工作,而人想的是如何在现有的世界观之下做出再次出生的困难。更进一步地,在指出尼哥底母作为以色列的先生,应当明白这个问题之后。耶稣又转而谈到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由此,从 16节 开始,话题似乎进入到了“永生”,并与其相关的信与不信的审判问题。

如果说尼哥底母一开始想的问题是“神的国”,为什么约翰福音里要把这个话题展开至“永生”呢?这样进一步的展开看起来是在完善和对尼哥底母这类问题的进一步教导,阐释信仰进一步的真谛。那么,“永生”比起“神的国”多出了什么?

一种可能性是,二者其实是同义, 所以约翰福音中进行了自然的替换。1二者的差别可能只是表达上的差异。进神的国仿佛指的是位置的变化,从某个地方变更到另外一个设有条件要求的地方。得永生指的是一种状态,从死亡变更到永恒生命的状态。二者都包含着,进入与神的崭新秩序关系、永恒生命、无罪,类似于沙龙的概念。

如果要认定这一部分约翰福音里二者的内涵有所差异,那么看起来“永生”应当包含了“神的国”。2如此,天国在这个对话场景之下尼哥底母的观念中就是一个需要被永生来更新或替代的观念。3

3节 耶稣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对于神的国这个观念,尼哥底母需要更新的是有关“重生”的问题。在尼哥底母的观念里,进神的国可能是理所当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于是问题的焦点就是如何才能进神的国,是靠尼哥底母所以为的还是靠圣灵而来的重生。而圣灵的重生又牵涉到旷野举蛇的事例,那么就变为是需要信靠仰望神才能得重生,才能得进入神的国。4当然,这可能只是“神的国”到“永生”的第一个需要转变之处。

当我们从经文来看重生时,我们可以得出重生不是人所能掌握的,人所需要回应神的是“信”,这是一种对圣灵工作的接纳。尼哥底母的回答暴露出了他是从属世层面来思考重生,这可能是重生概念所要带来的首要改变。5从摩西旷野举蛇的历史里,也可以看出“信”也需要悔改。继而如后面的经文所说,这样的信有着一些表现:信神独生子的名、就光、显明自己所行的是靠神而行。而在尼哥底母等犹太人的观念里可能并不重视选民身份下的“悔改”,这看起来有点像今天对双重拣选观点的反对,凭什么有另外一种“拣选”就可以超越高枕无忧,而不需要人的回应呢?只不过保罗在罗马书对选民的定义做出了一些更新,不是血缘上的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唯有在信和应许里的才是真以色列人( 罗4:16 9:8 )。

16节 里可以看出永生是一个现在就可以获得的改变,而不是将来。用永生代替神的国,那么意味着这是要更新将来复活才能进入神的国之观念。神的国也是因着信而立即进入,但神的国也像永生一样是一个已然未然的概念。

尼哥底母时代的犹太人也并非都相信复活,例如撒都该人( 太22:23 )。因此,对于这些不相信复活的人来说,神的国的概念可能也不都指向未来,只是一个可见的、像大卫时期一样的以色列国家,只不过有神的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说,约翰福音用“永生”来代替“神的国”意味着对撒都该人观点的否定,让人们对神的国的期待有一个永恒的视角。神的国不是一个属地的国家,而是属灵的国家。

神的国在约翰福音里并没有多少提及( 约3:3 5 18:36 ),在18:36里的突出也是表明这个国不属于世界,而永生在约翰福音中有许多地方被提及:

  • 与灭亡的结局相反,并且永不灭亡( 约3:16 11:25
  • 没有神的震怒( 约3:36
  • 永远不渴,永远不饿,整个人会得着真正的满足( 约4:14 6:35
  • 会有永恒的工价和快乐( 约4:36
  • 不致定罪,出死入生( 约5:24
  • 通过信耶稣得到( 约3:16 5:40 6:47 20:31
  • 耶稣是永生的粮,是靠耶稣得到( 约6:35 48 51 54
  • 耶稣的话就是灵,就是永生;需要遵行、接纳耶稣的话( 约6:63 12:50
  • 需要跟从耶稣( 约8:12
  • 耶稣就是永生( 约14:6
  • 得到永生,那么末日要复活( 约6:40
  • 认识独一真神,并且认识神所差来的耶稣基督( 约17:3

从这些可以看出,永生在约翰福音里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永生要靠着耶稣才能获得,永生是脱离罪的新生命,永生拥有永恒的福乐,永生是真正的认识神与神同在,永生也是活在神律法的要求里……因而,永生包含了人们对神国的期待以及更多的恩惠,可能是约翰福音用于区别和更新传统对神国概念所做出的强调。

不过,对于现今的许多基督徒来说,从天国到永生的差异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因为人们似乎已经熟悉了天国、永生等属灵层面的概念,认识了其已然未然的特性。熟悉了福音所带来的代赎、赦罪以及最终的复活。只不过,人们在行为上的表现或许还未如其在概念上的熟悉那么清晰。

例如,人们在是否因努力在世上建立一个基督化的国家存在着分歧。即使人们相信完全的国度要等耶稣再来时才能实现,而现在是否应该为此而努力,或是等候忍耐,依然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也有的时候,人们在生活的琐事面前会短暂地忘记永生的事实,信仰被弱化为对现世福乐、亨通的追求。人们期盼神国的降临,也会像以色列人一样,变为期望神的统治可以祛除现世的腐败和不公,而非期待自己得以和神同在的永生。于是,从这种时有发生的弱化、变化上来看,我们似乎依然需要保持对约翰福音这部分经文里天国到永生变化差异的强调。


  1. “‘永生’与‘天国’是同义词(参太19:16-24),亦是犹太人一贯的传统观念。”马有藻,《约翰福音诠释》,(宣导出版社,1997),72。 ↩︎

  2. 格兰特·奥斯邦 在<约翰福音>注释里谈到:“在约翰福音中,‘国度’的教导已融入‘永生’这一概念。” 见 《房角石圣经注释丛书 卷13》,(香港,恩道出版社,2016),107。 ↩︎

  3. “约翰似乎很明显是以‘永生’来取代了‘上帝的国’或‘天国’的意义。因此,对约翰来说,‘得永生’就是‘进入’上帝的国或‘天国’了。这样一来,耶稣也就无形中把他那个时代犹太人的‘天国’观,特别是那具时空以及有形的国度的天国观‘内化’了,结果给天国一个崭新的‘末世’以及永恒的意义。”钟志邦,《约翰福音注释(卷上)》,(上海,三联书店,2010),197。 ↩︎

  4. “耶稣同时代的法利赛人相信在世界末日的复活时,所有犹太人都会进神的国,只有那些不信耶和华且离经背道的人例外,生为犹太人就是神国度的继承人。尼哥底母听到耶稣的话必定相当惊讶,他是犹太人却不能见神的国,必须先得‘重生’才行!” 柯魯斯 Colin G.Kruse,《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 约翰福音》,(校园书房,2005),109。 ↩︎

  5. 格兰特·奥斯邦 <约翰福音>注释:“只要尼哥底母还停留在属世的层面(如3:4一样),他就永远都超越不了人的生命。唯有转向圣灵(‘从上头而生’,3:3),才能找到属灵的生命。” 《房角石圣经注释丛书 卷13》,(香港,恩道出版社,2016),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