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与大

如果只是一个点的规模变小了,那和做大做强有什么区别?

字数统计:

最近一周应该是二阳了,然后头晕,好几天的头晕。不动则已,一动就晕。体力变差,不能太多运动,小心猝死。晕了几天之后,开始出现口干舌燥。无论喝多少水,都如此,口腔上壁仿佛有一团火,干得难受。干了几天,今早出现痛风,五六点时尤其难受。早醒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开始思想活动。

从15年开始,我们实际就在有意识地尝试小型化教会。渐渐地,随着政策压力的加大,大家也逐步地接纳了这种方向。不过很多时候,看起来只是把外在的形式变小了,内心中依然有一颗做大做强的心。于是也就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管理方式,为了照顾好自己教会的各个点,教会领袖变得比以前更忙。

而我们一开始想的小,就真的是小教会,独立的、而非某个宗派或教会的一个聚会点。因此,在国度事工的层面,我们也就自然会追求与别的教会的合作。事工的重心也就自然会放在教会之外而非内部。这样的做法不是代表仅此才是正确的做法,而是为了表达一种多样性的可能。

教会可以有多种形态,不必一味追求做大做强。单一教会的做大做强并不能表明信仰的优越和神的能力,只有多样性上的活力才能体现出神的丰盛和无所不能。何况,在历史上单一教会也带来了对人类社会的限制和信仰的腐败,且国内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书籍)讨论过以及准备好迎接一个强又大的教会。人们对做大做强的期望看起来并没有从历史教训中得到教训,或许是来源于公司、党国的理想。

另一方面,大使命的大并不等于做大做强,这可能只是语言上的一个美好误会。我想,之所以被称之为“大”,是因为这是最重要和首要的目的。而做大做强在本土思想的背景下是反多样性的,它代表了“整齐划一”的魔咒。

所以,外表的大小可能并非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多样性与整齐划一两者之间的选择。

小了之后,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

1、为了影响力四处奔波,没有关系的建立。

2、不再关注国度事工,只想怎么做大做强。